惮的逆势上扬。
硬生生在6月卖了32.5万册,6月最后一周,它的销量甚至达到了17.7万册。
随着新一周的《纽约时报》畅销榜数据的出炉,美国出版界一片膛目结舌。
自二十年代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设立以来,还从未出现过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情况。
第一名,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,销量22.6万册;
第二名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销量17.7万册。
并且,这两部作品还是同一个作者;并且,这位作者还是个中国人。
两部作品合计单周砍下40.3万册的销量,这不是一年、不是一个月,而是一周。
虽然知道这样恐怖的数字,大概率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,但哪怕是只持续一个月,那也是近200万册的销量啊!
林朝阳这一下子可谓天降狼人,猛龙过江,让美国出版界和图书市场彻底陷入了失语。
7月开始的第一天,《纽约时报》以《「林朝阳现象’席卷美国文化界》为标题发表文章,文章将林朝阳及其作品在美国所受到的欢迎称之为「林朝阳现象」。
「—·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和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两部作品如同文化炸弹,
迅速在美国文化界乃至大众读者当中引发了巨大的阅读和讨论热潮。
林朝阳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,他的故事和文字充满了情感和智慧,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。’一一一一位来自纽约的读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。
耶鲁大学知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·布鲁姆认为,林朝阳的作品具有融合东西方文化特征的显著优点,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,也为中美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连续两部作品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响,林朝阳现象正在席卷美国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,林朝阳和他的作品在美国社会所引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,《纽约时报》是第一个对这种影响力加以总结并命名的重要媒体。
因此该文章发表后,立刻便在美国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热议。
「林朝阳现象」一词很快便被其他美国媒体所引用,并迅速扩散开来,成为1992年美国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。
「林,你没有多在美国待一段时间实在太遗憾了,这段时间美国媒体对你的报道简直是铺天盖地,光是联系我们出版社的媒体就有十几家。
哦,对了,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影视化的消息上周刚放出来,就霸占了《综艺》《好莱坞报道》这些知名娱乐报刊的头条,连福克斯电视台都跟着凑了波热闹。
我的天啊!
真难以形象,有一天作家也能红到这个地步!」
一转眼,林朝阳已经从美国回来快一个月了。
电话里,芦安·瓦尔特亢奋的滔滔不绝,惊叹连连的为林朝阳讲述着这段时间里美国社会的舆论发酵。
「行了行了,芦安,说点重点吧。」
被林朝阳打断了发言,芦安·瓦尔特意犹未尽,他接着说道:「好吧,好吧。今天打电话来主要是几件事,第一个是销量数据—.」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出版至今刚好半年,累计销量达到了205.8万册,半年销量破200万册,这个速度在美国出版界足以排进前20名。
更可怕的是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,出版三个月多月时间,销量节节攀升,
迄今为止销量已经成功突破127.9万册。
如果算上其他几部作品的销量,仅仅半年时间,林朝阳就凭借着为自己创造了近千万美元收入。
这个版税收入放眼美国作家圈,只有极个别写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